欢迎光临贵州省四川总商会! | 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

时事评论

·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会动态 >时事评论 >

专利强国关键在质量
来源: 贵州四川商会     发布时间:2017-04-11    点击次数: 5299

时事评论背景:             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近日发布的《法治蓝皮书(2017)》披露,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一直保持稳步增长态势,2015年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10.2万件,同比增长18.7%,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。仅从专利申请数量看,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应位居世界首位,然而,法治蓝皮书披露,企业申请的大量专利并没有真正用于提升产品质量。

时事评论观点:

   专利申请量让我们拥有了“专利大国”的美誉,表明科技创新具有较大的潜力。不过,科技创新潜力并不代表科技创新能力。因为大量专利没有真正投入使用,这也是当下我国产品供给整体质量不高、创新程度不足的根源。总之,我们是“专利大国”,却不是“专利强国”。

  为何具有这种反差?一方面,专利考核制度片面追求数量,陷入了“数字陷阱”。企业想享受优惠政策,要想减免税收、申请高新企业认证等,有专利指标要求,地方和单位的人才引进、人才考评也有专利指标要求,这些基本上只讲数量不讲质量。地方相关部门争创专利申请先进,也在唯数量是举。只要有数量突破,多方面的利益需求就可以得到满足,反而出现大量“无效专利”“问题专利”甚至“垃圾专利”。

  另一方面,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与水平过低,使不少企业不愿将专利转化为实际生产力。一些企业花费大量人财物进行专利研发,千方百计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时,另一些企业只需付出较低成本,依靠仿造假冒他人产品就能很好生存,让专注于专利研发转化的企业情何以堪。即使仿造假冒企业在侵权之诉中败下阵来,其承担的违法成本也可能不具备足够的威慑力,从而导致一些企业宁愿让研发的专利停留在概念里。是致力于自己创新抑或模仿与抄袭,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成本和收益的分析。

  要改变专利申请数量多、转化利用率低的尴尬,需要“双管齐下”。其一,在专利考核上,应从数量考核转变为质量考核,坚守宁缺毋滥原则。对此,四年前发布的《法治蓝皮书(2013)》就建议,要着重考核专利申请的创新能力,以及专利内容是否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技术,特别是要重点考核专利的转化率。其二,在专利保护上,应全面引进惩罚性赔偿制度,以增大侵权成本。有企业坦言,他们专注于研发专利,却不敢去申请专利,“一旦申请,就要对公众公开专利内容,有些竞争对手可能会模仿,这会对我们造成致命打击”。专利企业担心仿造假冒对他们造成致命打击,反过来,要保护好企业研发专利的初心,也应该对仿造假冒予以致命打击,使企业树立起对专利的敬畏。文章来源:《 人民日报 》



贵州省四川总商会
黔ICP备13002174号
电话:0851-85662141 传真:0851-85661143
地址:贵州省贵阳市南明机场路(万东桥)18号亨特国际金融中心9楼A座
Copyright 2015-2018 贵州省四川总商会 版权所有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由互联网收集整理,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删除内容,谢谢!   技术支持: 华企立方

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224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