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:产业扶贫入户 群众脱贫有路
文章来源:贵州日报
春寒料峭,安龙县招堤街道办事处阳方村却是生机一片。
2月10日,走进贵州大秦光伏农业公司在此投资兴建的光伏小镇项目点,整齐划一的大棚内木耳、灵芝、香菇、花卉等各种作物生长正旺,而在大棚顶上,架设着不同透光率的光伏板。
“棚上发电,棚下种植。”公司人员介绍,棚上的光伏板不仅能发电,还能满足不同作物的采光需求。这种农光互补模式,相对传统大棚实现了单片土地多倍产出的效益。
阳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韦国敏正在大棚里打理香菇,她到公司打工已有三个月,月工资1500元。让她想不到的是,公司即将针对精准贫困户实行大棚种植利润二八分成,精准贫困户不用投资一分钱,只要做好种植管理,就能分到20%的利润。
“‘企业扶贫+产业扶贫’的‘1+5’扶贫模式(土地入股、劳务创收、种植收入、旅游带动和光伏扶贫),已带动周边贫困户1000户以上,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。”公司负责人说,项目建成后,后期将再带动贫困户2000户以上。
光伏小镇产业扶贫新模式,正是我省大力实施产业扶贫精准带动贫困户脱贫的一个生动实践。
“集合各种资源,形成攻坚合力,确保在产业扶贫上实现重大突破。”省委、省政府明确提出,2017年,我省将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万个以上,带动60万贫困人口脱贫。
早谋划,早实施。
新年前夕,我省就及时下达各地财政扶贫发展资金44.6533亿元。分配到县资金60%以上用于产业扶贫,其中30%量化到贫困户,主要支持扶贫企业、村集体经济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种养大户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。
产业扶贫,用好资金是前提。我省以县级涉农资金整合为重点,围绕重点产业、重点区域,以减贫成效为导向,以扶贫规划为引领,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,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投入产业扶贫。
全省各地着力用好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子基金,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,深入实施贫困村“一村一品”产业推进行动,促进三产融合发展。
产业扶贫,选准产业是关键。立足资源禀赋,贵州深入推进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,选准主攻产业和主攻方向,坚持市场导向,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。
“今年将实施产业扶贫项目6个,计划投资2000万元。”2月17日,望谟县极贫乡镇郊纳镇在全县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动员会上,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,明确了47项重点工作,并细化了责任清单作战图。
新机制,新动能。
全省各地在总结推广“三变”成功经验的基础上,着力推进信用社、供销社、合作社“三社融合”改革,探索财政扶贫资金“量化到户、股份合作、保底分红、滚动发展”的利益联结机制,明确贫困户在产业链、利益链中的环节和份额。
松桃自治县盘石镇探索的“10+1”扶贫养殖模式,采取订单养殖的利益联结机制。贵州努比亚牧业公司与合作社、贫困户结成紧密利益共同体,带动成立56个合作社及2600家联养户、年产值3.2亿元。
今年,我省将进一步拓展多元收益空间,创新贫困户收益方式,积极探索“以工代赈资产变股权、贫困户变股民”等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,建立健全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,推进产业就业扶贫提质增效。
户户有项目,人人有门路。
春天,放飞希望和梦想。年初,黔西县洪水镇解放村村两委通过组织贫困户座谈,议定种植辣椒、红米和养猪扶贫产业发展计划。23户贫困户和75户一般户与村支部、合作社及公司共同签订了“221产业致富协议”。
目前,23户贫困户共落实了58亩辣椒种植,户均至少2亩。此外,协议还包括每户在国家扶贫资金和“特惠贷”政策的扶持下,养殖两头商品猪,至少种植1亩本地特色红米。
2017年,是我省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。我省将集中火力实施脱贫攻坚“春季攻势”,把产业扶贫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结合起来,大力实施“贵州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”行动,加强技术、金融、管理、营销等各种配套服务,带动60万贫困群众产业脱贫。
在这个春天,一场以产业扶贫为主攻方向的脱贫攻坚战在黔山贵水全面打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