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贵州省四川总商会! | 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

走进四川

——Into Sichuan

蜀地美食

·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走进四川 >蜀地美食 >

廖排骨
来源: 贵州四川商会     发布时间:2017-03-01    点击次数: 3886

廖排骨是四川地区汉族传统名小吃之一,廖排骨是著名的卤食品牌,自1982年正式成立并注册商标以来,经过33年的持续稳定经营,截至2013年,已发展成为省内大型民营食品企业。廖排骨(集团)下辖:四川廖排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、四川廖排骨食品有限公司、成都廖排骨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三大机构。廖排骨2014年末全国连锁店已达500余家,为众多创业投资者提供创业致富、就业技能学习平台,共建百年老店,完成“弘扬卤文化、创造卤奇迹的历史使命”。

1 简要介绍

廖排骨是四川地区汉族传统名小吃之一,廖排骨是著名的卤食品牌。

2 相关故事

据传,半个世纪前,四川绵阳还是一个古旧的小城。一个秋凉之夜,窗外风雨飘摇,一户人家灯火黯淡,久病的母亲面色紧张而庄重,把年近不惑的儿子叫至床前,双手颤抖着从一个漆色斑驳的木盒子里取出一蓝布包,打开包裹得层层叠叠的布包,看到包有两张发黄的纸片,母亲慎重地将两张纸片交到儿子手里。只有少数几个知道,那个被娘亲叫至跟前的儿子就是廖氏后人廖开太,那两张神秘的纸片,一张上面写着廖家祖传的卤水配制秘方,另一张上面,则是一副笔法古朴的图画,图画上,勾勒了乡下老屋埋东西的位置:那是一坛深藏于地下的百年老卤水。廖家这位百年前的先祖,曾经在宫廷中做过御厨,而卤菜是他的绝艺。然而,他的儿子和孙子都没有做厨师,在那个动荡的年代,他只得把一生心血的精华埋于地下,靠着两张薄薄的纸片,一代又一代,秘密的传递着他苦苦的心愿。

3 来源简介

四川绵阳廖氏家族的蒸卤技术有明确记载的时间始于清朝乾隆年间, 据廖家族谱记载:“廖姓 周文王 子 伯廖之后 世居闽牛田(今福建南) 丙辰年入蜀(1736年) 涪州西北(今石马镇)建祠 太公(1713年—1796年)光祖 善卤 戊寅年 乾隆二十三年(1758年)入宫尚膳监 膳夫”太公独创的“蒸气熏卤”技术和典藏卤料配方名冠宫廷。乾隆二十四年至二十八年《照常膳底档》史书就常见其代表作“红卤鸽脯”的记载;后,乾隆南巡,驻陛扬州,官绅接驾设“满汉全席”,“红卤鸽脯”位列席中。从此,廖氏独创的“蒸卤”绝技享誉四海,乾隆以后《大清会典-光禄寺则例》史记有关一等汉席的记载中也常见廖氏独创的“蒸卤”技法烹制的精品卤菜。1978年廖氏太公生前所藏《卤法技册》和一坛“红卤汤”在廖家祠堂附近被挖掘出来。(手册不幸于1998年老屋失火被烧毁,绵阳市房管局有载)

4 三代传人

第九代传人:廖豁然(1884—1962年) 1907年涪州西北炭码头卤肉坊。

第十代传人:廖兴明(1905—1958年) 1950年涪城北门酒馆烧腊组。

第十一代传人:廖开太(生于1942年) 1982年在涪城南街家门口廖开太凭一坛家传的百年老卤设烧腊摊。因善卤排骨,不光味道鲜美,且货真价实,被街坊和顾客戏称“廖排骨”。

5 川卤品牌

廖氏 后人代代相传祖传卤味秘方,但因种种原因,廖氏后人只是将秘方存于囊中,未施于实践。直到近代,廖氏卤味开始以作坊形式出现。第九代传人廖豁然(1884—1962年) 于1907年在涪州西北炭码头开设卤肉坊;第十代传人廖兴明(1905—1958年) 于1950年在涪城北门酒馆设烧腊组;第十一代传人廖开太(生于1942年) 于1982年在涪城南街家门口设烧腊摊。作坊式经营虽然规模小,但廖氏后人充分掌握其先祖所著《卤法技册》中的“蒸汽熏透法”、“糖汁煎熬法”、“乾坤翻移法”及“香物配料”等技法,因而甚善卤排骨,其所制的排骨味道鲜美,色香俱全,且货真价实,因而被街坊和顾客戏称为“廖排骨”。“廖排骨”名号也由此而来。廖排骨品牌初步形成。

1991,廖排骨在绵阳首届美食节上获第一名,并由绵阳市工商局授予“廖排骨”牌匾;继而,“廖排骨”字号荣获“四川省著名商标”,产品获“中国名菜”、“名特产品”等多项荣誉。2006年,廖排骨技术专利成功申请,《专利号:ZL.021334781》成为了川卤行业的首家获得专利技术企业。

251A55Yb6.jpg

贵州省四川总商会
黔ICP备13002174号
电话:0851-85662141 传真:0851-85661143
地址:贵州省贵阳市南明机场路(万东桥)18号亨特国际金融中心9楼A座
Copyright 2015-2018 贵州省四川总商会 版权所有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由互联网收集整理,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删除内容,谢谢!   技术支持: 华企立方

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224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