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贵州省四川总商会! | 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

会员专栏

——Member column

企业展示

·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会员专栏 >企业展示 >


记六盘水百合婚纱影楼总经理

  张运祥是个比较时尚的人,穿着上一丝不苟。在一套深蓝色的西服和一条深蓝色带白点领带的衬托下,显得格外地潇洒。熟悉他的人都说他长得像影星周润发。的确,他的笑容很灿烂,能给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。

  他所从事的行业在川商中也较为少见。从自学摄影开始,张运祥走乡串寨给人照过相,开过像馆,一直奋斗到今天,他拼搏出了属于自己的事业——六盘水百合婚纱影楼。

  百合影楼占地数百平方米,拥有员工20多名。因设备精良和技术过硬,在六盘水市的摄影界极负盛名。从事摄影工作是张运祥从小的理想,从小像馆到婚纱影楼,他为此付出了数十年的光阴才最终获得成功。
 

追求理想

  而在此前,张运祥还只是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的一名农村孩子,理想是做一名摄影师,但他并不懂摄影,也买不起当时属于奢侈品的照相机。因为家庭贫困,他高中毕业后,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,学习摄影技术,没有几年的功夫根本不行。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时间上,张运祥都承受不起。

  就这样,1983年,张运祥来到六盘水市水城钢铁厂谋得一份木制模型工工作,开始了他在异地打工的旅程。那年,他刚好20岁。

  这份工作不但脏而且累,每天在布满灰尘和油污中钻来钻去不说,还要不断的搬动几十公斤重的木制模型,一天的任务完成了,人却软了。其他同事在工作结束后都是草草地洗完澡,吃饭睡觉。争取休息时间来应对第二天的工作。

  但张运祥却是例外,他的目的只有一个,那就是实现理想。早在他刚进厂时,他就发现工会宣传部的一位王师傅会摄影,还有相机。他又喜又愁,喜的是自己的机会就在眼前;愁的是非亲非故,别人怎么肯把技术传授给你?

  应该说,在这一阶段是外向的性格成就了他,加上笑容也很灿烂,人也勤快,下班后放弃休息跑去给人打打下手跑跑腿,人也聪明,很快便得到了认可。在王师傅的悉心指点下,张运祥开始了他追求梦想的第一步。

  为了学好技术,张运祥在水钢商店花了80多元钱买了台国产120海鸥相机,而当时他的工资一个月只有100多元。为了练技术,他买来胶卷免费给老乡们照相,照完后再到暗房冲洗。失败了再买胶卷再照、再冲洗,时间在不断失败不断总结中过去。当第一张合格的照片出来后,张运祥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,百般滋味涌上心头。自己历经千辛万苦,终于掌握了这门技术,也终于感受到了摄影带来的乐趣,终于能够实现做摄影师的梦想。

  学习摄影必须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来购买相机、胶卷、器材和设备,在当时工资只有100多元的张运祥来说显然无力承受,继续苦练技术,资金不允许;放弃吧,这等于要了他的命,他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中。

  最后,张运祥还是选择了再怎么难,也不能放弃这门技术。但怎样才能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,仍然百思不得其解。

  休息天,郁闷的张运祥背着相机出门散心。路过水钢附近的村寨时,一户村民家中正想照张全家福,他帮忙拍摄后,那户人家感谢他帮了大忙,执意要付酬劳。这句话顿时让张运祥的心里犹如拨云见日,纠结了很多天的资金问题瞬间得到了解决。

  自己怎么没想到,利用相机和技术给附近的村民拍摄照片,即解决了他们的实际需要,自己也能赚取费用支付高额的开销,真是两全其美的事。此后,只要休息,在水钢附近的宿舍区和苗族村寨,总能看见张运祥在给人照全家福和生活照。

  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。为了理想,也为了目标,张运祥在几年的时间里苦练着技术,365天几乎是连轴转,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工作着。而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的技术也日趋成熟,在水钢和附近村寨已小有名气。

   随着135彩色胶卷的普及,张运祥手中的海鸥120相机只能拍摄黑白胶卷,显得已经过时。委托王师傅在重庆给带来了一台“珠江”牌单反相机,在当时国产相机中性能最好,价格也比较高,售价400元。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就买了下来。

  装备新相机之后的张运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,生意也越来越好,技术也越来越高,名气也越来越大,收入越来越多。
 

超前意识

  1988年,张运祥辞去了又脏又累的模型工工作,一门心思做起了走乡串寨给人照相的生意。在他看来,同样是赚钱,给人照相不但是自己的理想,赚钱也比做模型工作要多,人还不累。

  然而在一年后,他很快发现这种流动拍摄方式有许多局限性,打雷下雨、阳光暴晒的时候,要么不能拍摄,要么效果不好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,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足,对照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,眼光也开始挑剔起来。

  必须寻求改变,张运祥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点。经过反复斟酌,最终,他将目标放在了照像馆上。像馆的优点在于全天候都能拍摄照片,地点也固定,还有漂亮的背景,无疑能够解决较高需要的人群。

  决定以后,他很快就买下一家转让的像馆,位置在黄土坡的康乐路,1500元的价格也相对便宜,20多平米的面积也够用。看到自己的像馆,张运祥就像看到了美好的明天。

  就在像馆开门营业后,一切都像事先安排那样,他照相,老婆开票收钱,给顾客定下取照片的时间。到了晚上,张运祥高高兴兴地走进暗房,开始冲洗这一天所拍摄的照片。哪知原本轻车熟路的活却没像往常一样搞定,照片洗不出来,原因是底片曝光过度所致。

  实际上,懂摄影的人都知道,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有较大的区别,曝光量的控制极为重要。而张运祥当时显然不知道,卖像馆给他的人也没告诉他,结果导致拍摄的底片全部作废。

  第一天的生意不顺利,让张运祥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,如果不攻克这个难关,等待他的结果可想而知。幸好,失败的原因是曝光过度,这个问题还难不住他。

  通过一晚上的调试,他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。然而当顾客没取到照片,尽管张运祥努力解释,但得到的却是劈头盖脸的一顿苛责。

  这次失败也给张运祥上了一课,做工作一定要认真,仔细。在之后的工作当中,他一直牢记在心。

  在创业的那段时间里和多数人一样,张运祥与他的家人也经历了艰苦的生活环境。父亲、妻子、孩子还有他,工作、吃饭、睡觉都在那间20多平方米的像馆内。白天,妻子开票收钱,他拍照片,晚上,用塑料布铺在地上睡觉。夏天热的浑身冒汗,冬天又冷的瑟瑟发抖。

  张运祥记得很清楚,那一年的大年三十,他们一家在像馆过年,用一张方凳子拼成一个简易的桌子,摆上4盘菜,大家要么蹲着,要么站着,吃了顿温馨而特别有纪念意义的年夜饭。

  像馆每天有30至40的收入,遇到节假日能有百来元。生意在逐渐好转,他与妻子感到忙不过来,特别是妻子,要忙开票收钱,要做饭,还要洗衣服,特别是洗衣服耽误的时间最多。两人一合计,买了台洗衣机,搬回家那天,全家都很高兴。眼前这一幕让张运祥感到很愧疚,自己不但没给父亲、妻子和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,反而让他们跟着自己吃苦。他下定决心,无论如何也要努力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。
 

更上一层楼

  看到清碧公园的游人很多,蕴藏着商机,张运祥决定在公园内设个照相点,人手不够,张运祥请了一位长辈在公园给人照照相,卖点胶卷,又叫妹妹从四川过来帮忙。这样一来,人手充足,两边的生意都不错。到了1991年,张运祥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改善,换做其他人,可能会去买套房子好好享受下,但是他却将这笔钱拿出来用于扩大像馆和装修,还有设备的更新换代。

  焕然一新的像馆迅速吸引了大批的顾客,生意比以前更好,成功的事实再一次证明了他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。

  兴奋的张运祥万万没有想到,接下来的生意会好得让他不能睡觉。那年,恰逢六盘水市普及身份证,全市群众都跑到像馆照相,他每天要照300到400人,晚上还要加班加点冲洗照片。忙得晕头转向,累的直不起腰,最长熬了三天三夜的时间。那段时间,有时候等顾客整理衣服时,他靠在墙边就能睡着,洗照片也会洗着洗着一头就栽在药水里。

  熬过了那段时间,张运祥看到了婚纱摄影的广阔市场。1992年,他重新租赁了门面,买来婚纱,更换了设备,开始给顾客拍婚纱,成为六盘水市第一家婚纱影楼。清碧像馆也升级为清碧婚纱影楼。

  1994年,张运祥再次扩大店面,租下近百平方米的地盘。为提高照片的质量,他还花费几万元购进专业的120中画幅相机。当时六盘水市的其他同行,用的还是几千元的135相机。

  2000年换营业执照时,张运祥将影楼的名称改为百合婚纱影楼后,再次扩大规模,将整层数百平方米全部租下,员工已经达到10多个。

  2002年,他在六盘水市再次率先引进数码照相技术,花2万多元购进了数码相机,影楼的生意再次火爆起来。相比传统的照相技术,数码技术具有成本低、成功率更高,顾客选片更方便的优势。

  2006年至2007年,百合婚纱影楼成为六盘水市的营业额第一、规模第一,员工达到24人。

  张运祥从学习摄影开始,走乡串寨、开像馆,到现在的婚纱影楼,一直都很顺利。而每次加大投入,抢占先机都最终获得成功,为什么能这样顺利?又是什么在支撑他的超前意识?

  答案有两个,第一是学习。张运祥是个闲不住的人,广州、上海、北京、杭州他都去逛过。逛是有目标的逛,是去学习,而且每次都有收获,因为他只逛照相机机械博览会和婚纱摄影博览会,这些和他生意息息相关的地方。

  第二是人才培养。他花数万多元送员工到杭州培训,学习影像的后期处理,店里的员工几乎都有过培训的机会,他还把自己也送去培训,学习管理。

  正是不断学习,不断开阔眼界,这才使他的眼光更准,能率先抢占先机,从而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站稳脚跟。同时,也是他注重人才的培养,才能让他的事业稳步发展,蒸蒸日上。

在其位谋其事

  2007年11月,张运祥积极投身于筹备成立六盘水市四川商会的工作中,短短的半年时间,他将影楼的工作全部放下,与其余筹备组成员走访了很多老乡征求意见。筹备期间,汶川地震的发生,最大限度地凝聚了川商的心。大家都希望能有个组织,能找到一个家。

  在这种背景下,第一次动员大会召开时,原本估计到会有几十人,结果来了200多人,会场全部占满,张运祥做了动员工作后,参会人员激情高涨,纷纷要求加入商会。

  筹备期间,叶远树、李天祥、张运祥等人还举办了“汶川地震捐赠大会”, 虽然当天下着瓢泼大雨,但参会人员仍然达到了上万人,此次活动不但取得了成功,同时,在川渝人中造成了巨大的影响,也给商会的成立打下基础。

  2008年6月28日,六盘水市川渝商会顺利成立。但是从商会成立后到2011年,商会工作一直没有起色。作为六盘水市川渝商会的第二任秘书长,他接手工作后的第一个决定就是调整工作思路,加大对会员的服务力度,开展对会员实施永久性会费收取。当时商会还欠债20多万,原因是会员没有交会费,理由是商会并未给会员提供服务和帮助。

  为了搞好商会工作,张运祥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调整商会工作思路。从商会的宣传到会员的走访、维权,事无巨细,他都亲力亲为。在他的努力下,商会工作很快有了起色,尤其是永久性会费的收取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,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收取了300多万元,这也是会员们对张运祥工作的一个间接评价。

  甩掉了经济包袱,商会重新焕发出了活力。而张运祥有了经济的支撑后,更是加大了商会服务性的工作。在每年的年度、季度都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,达成率达到95%;宣传工作效果显著。不但建设完备了“凉都·六盘水市川渝商会网站”,还建立商会短信平台,群发信息上万余条,内容包括节日问候、商会动态、服务信息等,还聘请了常年法律顾问;同时积极向相关媒体投稿和不定期地对会员进行走访。

  贷款一直是会员极为头疼的问题,为使会员有多个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又方便快捷的的融资平台,商会陆续与六盘水市工商银行、邮政储蓄银行六盘水分行、凉都村镇银行搭建银企和作平台,签订合作协议,以“商会推荐、银企合作”的方式,为会员提供了良好的贷款渠道,促进会员企业的经济发展。

  在维权工作上,只要会员在经营活动中遇到纠纷,商会就会以组织名义出面协调,使其纠纷得以顺利解决,圆满解决了会员单位“洗车王国”维权、会员胡章聪受不法伤害等多起维权问题。

  在采访的中途,会员吴大姐正好来到商会办事,她的经历也间接给张运祥的工作作了佐证。吴大姐做房屋开发生意,由于受国家政策影响,她的项目极不顺利,银行不贷款,施工方又在催工程款,到年终时资金尤为紧张。张运祥听到反映后,与商会同事四处张罗,融资数十万元为吴大姐解决了燃眉之急。在张运祥的身上,吴大姐感受到了商会的温暖和无私的帮助,虽然还在负债,虽然自己的处境依然艰难,但吴大姐还是向商会缴纳了永久性的会费。他相信,有商会做自己强有力的后盾,什么都不怕。

 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,商会工作基本做到了会员的合理要求是有求必应。会员遇到困难,张运祥都会尽全力去帮助解决。但也有解决不了的,那就是不合理的要求。曾经有一个四川籍的商人想要加入商会,张运祥得知后主动上门向此人宣传了办会宗旨和服务会员的职能,诚心邀请他加入商会共谋发展。谁知此人加入商会的目的是想让商会用不正当手段搞垮竞争对手,对于这种无理要求张运祥当即严词拒绝。此人并未死心,第二天又跑到商会称,只要商会帮他,他愿意每月缴纳几千元会费。张运祥再次向他解释商会不是黑社会,不会为谁去做违法的事。再次遭到拒绝后,此人才悻悻离去。
 

未来蓝图

  2012年12月,由6个股东组建成立贵州川渝发展有限公司,注册资金1个亿。主要开展项目投资、建设,融资,房地产开发等,自成立后效益稳步上升。公司的成立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解决会员融资难的问题,像会员吴大姐的经历,以后在商会就可轻松解决。

  如今的六盘水市川渝商会工作在张运祥的带领下做得是有声有色,自实施永久性会费以来,就收取永久性会费400余万元,为会员创造利润100多万元,取得了既让会员受益,同时又解决了办公经费问题的双赢局面。

  切实帮助会员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困难,积极开展税法知识培训、信息咨询、宣传交流、法律维权等服务,增强了商会的凝聚力,会员也发展到377人,其中缴纳永久性会费的会员72人,占会员总数的19%。

  在公益事业上,积极引导会员致富思源,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。2012年川渝商会共捐款332.89万元,有的捐款用于修建路桥,为老百姓的出行提供方便;有的用于捐资助学,还有的用于帮扶贫困。

  六盘水市川渝商会取得今天的成就,得益于有一个团结、积极向上的领导班子和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。张运祥说,在未来,商会还会建立自己的实体企业为会员谋福利,还会建设办公场地服务会员,谋求长久发展。目前,由商会会长叶远树提出、成立管理公司的设想正在实施中,按照设想,管理公司邀请专家为企业服务,解决会员企业自身出现的如管理、市场营销等问题,从而达到助推企业发展的一个目的。这一设想如能成功,将会使六盘水市川渝商会工作更进一步推动,更好地为会员服务,扩大川渝商会的社会影响力和提高其回报社会的综合能力。

  


贵州省四川总商会
黔ICP备13002174号
电话:0851-85662141 传真:0851-85661143
地址:贵州省贵阳市南明机场路(万东桥)18号亨特国际金融中心9楼A座
Copyright 2015-2018 贵州省四川总商会 版权所有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由互联网收集整理,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删除内容,谢谢!   技术支持: 华企立方

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2249号